当然,电子杂志当时也得到了风投们的宠爱。2005年,宏碁、联想投资和招商局三家联手向Xplus(国内电子杂志、电子报纸发行平台)注资450万美元;Poco电子杂志在2003年获得IDG的两次投资,共计2000万美元;凯雷则向另一家电子杂志平台Zcom投资1000万美元。加上获得其他电子杂志的投资,大约有1亿美元的风投先后进入这一市场。
然而谁曾想过,这笔钱却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打了水漂,几家主流电子杂志纷纷关门大吉,仅剩下的也在垂死挣扎,陨落速度之快令人诧然。
与传统杂志相比,电子杂志向来以内容灵活、视觉效果好、成本低等优势做噱头。然而,这些所谓的优势,在产业链尚未充分完善之前,成了它们发展的桎梏。一段时间内,各式各样的电子杂志拥堵在互联网上,但由于内容缺乏创新,同质化严重,以及产业鲜有影响力的领先者,令读者觉得无从下手。尽管有多家电子杂志平台为了提高内容质量,除了与纸媒建立内容合作关系外,还纷纷创办自己的原创杂志,如Poco旗下就有《PocoZine》、《印象》、《味觉》和《首映》这四本原创杂志,但这反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。
另一方面,电子杂志的“钱景”一直不清晰。与传统杂志相似,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不外乎是发行收费和广告赚钱。前者对于习惯了免费互联网的中国市场来说,显然毫无优势可言;而后者由于用户量的局限,广告客户在电子杂志上的投放量,自然不会多到哪里去。久而久之,在两者的恶性循环下,产业发展逐渐陷入谷底。2006年,Zcom电子杂志单月亏损近200万元。
如今,Zbox已经悄然倒闭,域名转为他用;行业前辈Xplus也从业界淡出,其总经理夏鸿转而加盟一家移动互联网媒体公司;杨澜试图吸引投资的两大电子杂志《澜LAN》和《HV》去年底彻底停刊,而Poco如今已转型做图片兴趣互动分享社区;唯有徐静蕾的电子杂志犹在顾影自怜。
不禁会有人问,电子杂志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?当然,谁也不敢保证未来电子杂志或许会凭借某个风潮重振雄风。但不要忘了,眼下国内电子书行业的发展尚“自身难保”,更何况电子杂志呢?